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s://m-mip.39.net/baidianfeng/mipso_6213655.html文字最根本的属性是记录和传递信息,就如同食物最本质的意义是提供能量与营养一样,在精神和物质匮乏的时代,任何的知识和信息都是奢饰品。但随着社会的进步,知识和信息呈现爆炸式发展态势,对文字这种沟通模式也就有了更高的需求与追求,在高效传递信息的同时,要尽可能的提供精神上的舒适感,如同食物不仅满足于充饥,而是追求色香味,给予视觉、嗅觉、味觉的全方位享受,对于食物是烹饪,写作则是技巧。但材料的写作不能完全是舒适感的追求,过度的粉饰与渲染是曾经走过的弯路,改进文风、返璞归真、实事求是,强化信息有效传递是材料写作最终的归宿,而这不是技巧无用论的论据,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”恰恰是对写作技巧提出的更高的要求。如同烹饪要兼顾味蕾和营养的双重需求一样,只有勾起阅读的欲望,才有被选择和青睐的可能性,才能实现信息与营养的输送。
至于如何达到“味蕾”与“营养”的双重满足,个人认为应迈出以下七步。
第一步,了解要写什么。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,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,知道写什么,不仅仅是类型、体量、时间、场合,更重要的是读者的需求、心态和要达成的效果,必须看人下菜碟儿,把握住了这一切才能给予读者舒服的感觉,让人自然而然的接受文字所承载的思想信息。就如同大师傅接到一份订单,不仅要知道菜名、份数、食用时间和场合,还应知道服务的人群,他们的需求是充饥还是品鉴。最佳的方式就是实现作者与读者的通感,感悟什么样的文字是最舒适的。当然了,这一切都要服务于一个中心,那就是“老板”满意。第二步,寻找写作的感觉。清楚了要写什么也不能匆忙下手,写材料之前首先应知道什么是好材料,也就是先学会品。好材料的评判标准不需要具象化、条目化,文无定式,过于追求这些,反而会束缚手脚,换而言之,即便是知道观点、结构、语言要恰到好处,也不好区分一篇材料是好是坏,只有阅千文、品千菜,才能知道孰优孰劣,孰为上品,写文的感觉才有了,才能思想不被文字所束缚,文字为思想而律动。落到具体的操作上,就是多淘换几篇同类型的材料,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,品出的是什么样的味道,找到感觉后,跟着走。同时也需要强调一点,思贵求异,文贵出新,没有新意、拾人牙慧或是自我重复的文章,于己是浪费时间,于人是不负责任。文字的真谛在于思想。建立在对政策理论的准确把握、对工作情况摸清吃透的基础之上,为文而文,就是本末倒置。第三步,筛选处理素材。素材就是“烹小鲜”所需的食材,根据所写材料的特性,精心挑选、精细处理,削皮去根、洗去泥沙,并根据需求剁块切丝。这里要强调的是,基础素材即便是再好也要清洗分解,取其精华,但有的也不能洗的太干净,像故事类的素材,就像腰花、板肠,需要群众的语言,洗的太干净了也就没味儿了。很多的材料核心功力要用在这一步,比如调研材料,就如同生鱼片,要选择最新鲜的食材,即最前沿的数据情况,用最精湛的刀工取出最精华的部分,一刀刀的庖成晶莹剔透的薄片,不需要过多的文字加工,但一定要配上芥末和酱油,放入口中快速化开、吸收,给劲又上头。第四步,架构材料。架构材料是起火上锅的过程,每类材料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章法,就如同“食材”入锅的先后,“油”就是帽上的几句话,多了太腻,少了不香,“肉”是亮点,无论多少都要先下锅。“金句”是调料,不求百篇传天下,但愿几句入人心,做到把菜的味道提起来。讲话是汤菜,料要足,但也不能太干,有汤有水吃起来才舒服,信息也吸收的到位;致辞是个吃,上好的食材精心烹制,量不能太大,但味道一定要绝佳。新闻稿是小炒,看似简单,火候却很重要,没有几年的功力拿捏不到尺度。典型材料是家常菜,形式多样,但核心不变,吃得饱也尽量吃得好。总结是烧烤,把肉(亮点)全穿起来,撒足了料,给足了火,焦黄酥嫩,香气勾人。第五步,精心打磨修改。好文章是改出来的,初稿要“快”,成稿要“慢”,急火爆炒、文火收汁,锁住营养与鲜味,是次品还是精品,全在“一快一慢”火候的掌控。调整修改的过程,要注意语言,更要注重前后逻辑,反复翻炒,也不能把“食材”翻碎了。当然,简为文章尽境,冗长的文字如超大份的食物,即便是饭量再好,能吃得下也消化不了。用最短的篇幅、最少的词句,把事情写清楚、写准确、写透彻,方为真功夫。第六步,材料排版校对。材料排版校对如同菜品出锅摆盘,要符合场合和菜品的需求,“摆盘”的精美度能折射起草人的态度,让读者感受到起草人的用心、诚心。具体操作流程为“十看”:一看页码,二看段首,三看正文对齐方式,四看居中对齐段前有无缩进,五看行间距,六看空格,七看标点,八看页边距,九看字体,十看数字和内容。最重要的是菜里不能有苍蝇,即错别字。第七步,收集反馈。通过现场听会等多种方式,及时了解材料使用情况及相关效果,对起草过程进行复盘,总结经验、发现不足,不断砥砺文字功底、思想水平和处事能力。行七步以成文,但终归是粗浅的理解,提升功力还在个人,还在笔头。材料是将个人对世界和事物的理解,顺应人情世故,以文字的形态呈现出来,所以说,好的材料人要具备足够的思想深度和远超常人的情商水平,要人情练达、世事洞明,转换到“烹小鲜”上,就是有对食材特性的深刻理解和对饕客需求的清晰把握。通过起草材料,可以磨练从根本上研究问题、从整体上把握局势、从多角度分析揣测的思想力、逻辑力和处事能力,所以材料人是文字匠,也是思想者和实践家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