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电视台《新闻1+1》钟南山院士答主持人。
现在的雾霾天气,大气的污染具体到每一个人,其实身体已经直接有一些讯号,来告诉我们,提醒我们去警示,比如咳嗽、打喷嚏、感冒,甚至到肺癌的发生等。现在我们就来连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先生,钟院士您好。
主持人(李萌):
从您掌握的数据来看,现在呼吸系统的疾病的发病率包括成因,是不是已经直接指向了大气污染?
钟南山:
我想是吧,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。我的一个香港同事曾经做过一个研究,PM2.5每立方米增加10个微克,呼吸系统的疾病的住院率可以增加到3.1%。要是灰霾从25个微克增加到微克,日均的病死率可以增加到11%。刚才谈到那个问题,灰霾不光是对呼吸系统,对心血管、脑血管、神经系统都有影响,但是首当其冲地还是呼吸系统。北京十年来肺癌增加了60%,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,应该说空气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,造成这样的一个情况。所以我想不单是人们所感受到的咽炎、鼻炎,或者眼睛的病症,现在从更长远地考虑,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还在后头。
主持人:
我们都从媒体当中看到,报道说有人问过您,我的生活方式很健康,不抽烟、不喝酒还锻炼身体,最终还是得了癌症,是不是说在大气污染的现实面前,每个人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已经是杯水车薪了呢?
钟南山:
是,因为大气污染这些东西是跟整个环境,跟外环境、内环境相关的,这个比非典可怕得多,非典你可以考虑,可以隔离,可以各种方面的办法,但是大气的污染、室内的污染是任何人都跑不掉的。所以你做很多的努力,首先你要想尽办法,要改进人类的最基本的生存的环境,所以我想这个还是最关键的问题。
主持人:
现在一个细节问题,讨论很多的就是对于户外工作的人们要不要戴口罩,包括交警应不应该改变他们的工作条例,允许戴口罩。像在普通的环境当中工作,空气污染达到一定的程度,就应该有防护措施,是不是应该成为保护的相关条例呢?
钟南山:
我认为是的,因为在户外的工作,特别是在中国的大城市,污染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。以前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,交警的鼻炎常常达到40%,咽炎达到23%,比普通人多三分之一甚至到一半以上。特别是现在,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,比如在北京的话,那级别已经到了严重度这样的情况下,在户外工作的这些人员,他们应该是有一定的保护的措施,哪怕尽管现在不可能很快地改变室外环境的情况下,采用一定的防护措施,我认为是必要的。
主持人:
好,谢谢钟院士,刚才钟院士给出的数据可以说是触目惊心,然而治理之道究竟在哪儿?
大家谈雾霾
伦敦曾因雾霾死亡四千人
张欣:伦敦50年代也污染,那时候战后大发展,在伦敦建了几家发电厂,每家都烧煤。一次雾霾笼罩,市里连公交车都停了,不让人外出,但门窗不好,污染入户,还是死了4千多人。英政府立法治理,很快雾霾就没了。请股民朋友加股票研究院互相交流学习PM2.5的危害早晚会显现
和菜头:当年非典在全国杀死了人,家家关门闭户,买板蓝根、N95口罩、煮酸醋不一而足。而PM2.5污染没有那么迅速,但是在未来十年二十年,引发的心血管疾病、肺癌,也许医院忍受折磨,极为痛苦地死去。呼吁立法《空气清洁法案》
潘石屹:治理空气污染需要全民参与,最重要的是立法。我发起了一个投票“呼吁立法《空气清洁法案》”,希望朋友们积极参与投票。我会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将投票结果提交人大和政府。雾霾是对粗放发展的警笛
胡锡进:从昨夜开始又是超重的雾霾,下夜班时路灯都恍恍惚惚的。这是对中国粗放发展的尖厉警笛。拿个可信的解决办法出来吧,总不能让大家的肺做空气的自然净化器呵。雾霾逼得宋丹丹想出国
宋丹丹:在北京出生长大生活了五十年,出国潮及各种诱惑都没能让我离开这个可爱的城市。今天,我脑子里一直在转:“我该去哪里度晚年呢?”范炜:钟南山在接受央视连线采访时表示:雾霾比非典可怕得多,任何人都跑不掉。北京十年来肺癌增加了60%,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,应该说空气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,造成这样的一个情况。中石化:炼油国标不够高
老徐时评:中石化终于站出来承认对雾霾天气有责任了,但把皮球踢给了国家。其董事长表示,我国炼油标准不够,标准不提高设备改造就上不去。这标准难道不是你中石化参与制定的吗?油品质量升级需要提速
王烁:油品质量升级持续拖延,是技术困难还是中石化、中石油不愿增加成本?正在付出代价的是公众健康。健康伙伴:今天安吉的PM2.5指数是,已属严重污染,连这样一个生态县城,全县森林覆盖率在75%以上的地方都难于幸免,10年、20年后不生癌那才真叫奇迹呢。摘录:新闻
雾霾停课期间一位老师写给学生的信,刷爆朋友圈!最近北方很多城市都发布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,一个个宣布了“停课通知”,郑州也随之开始了史上第一次因雾霾停课。说起停课回家,孩子的反应是欢欣雀跃的,但是欢舞的背后是否有值得我们反思的?
在各地启动红色预警措施时,一篇名为《雾霾停课期间写给我学生的话》的文章迅速刷爆了朋友圈。在这篇文章里,作者冷静而平和地和他的学生一起探讨“我们的认知方式”,即面对雾霾和停课,学生们如何审视自己的思考视角。文中的观点值得琢磨,多位校长和老师纷纷转发这篇文章,家长带着孩子们静下心来看一下吧,将终身受益。
我的孩子们: 这是一次不得已的停课。短暂的欢呼后,更多人感到了悲凉。 虽然我们需要休息,但这是一种悲凉的休息。 这是一场灾难,这是12年前非典之后又一次灾难。但那时候,你还很小,而今天,在你们的花季,遇到了可能是人生第一次公共事件。
你们长大了,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不如意,甚至灾难。 我和你们一样,为今天的局面痛心;
我和你们一样,追问这何时是个头。 有关雾霾成因和背后的利益博弈争论得太多了,我实在不想就事论事。我们真正想和你们探讨的是我们的认知方式。 这大概是你们第一次不欢呼的放假。因为你们突然发现,同快乐的假期相比,还有很多已退成背景而我们并不 你们的思考体现了我总喜欢引用的“无尽的远方、无数的人们,都与我有关”这句话。在这个互联时代,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,更没有谁能够真正脱责——这不是将元凶泛化,这是我们每个人选择的结果——谁不承认这点,谁就是自私,我也无话可说。所以,我们都思考,都要问:这是为什么?我们该怎么办?请加股权研究院有钱人的大本营
...... 我们现在主要能做的,可能还是修身学习、切磋琢磨,等待社会的检验。虽然我们没有离开书桌,但视野却可以更加广阔,也算是出去走走。 我们要学好语文,准确理解他人、准确表达自我,而不是误读、曲解与妄言,从而学会公共说理; 我们要学好历史,理解今日所遭一切都是历史的结果,从而对当下有一种同情之理解; 我们要学好经济,理解人的求利行为规律与利益分配规律,从而理性认识社会现象; 我们要学好数学,理解世界变化是有因果变量的,因而必须精确计算并分类讨论; 我们要学好地理,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真貌; 我们要学好外语,理解异域人们的生活形态,并准确传达我们的文化精神; 我们要学好理化生信科,理解科学对于世界的革命性作用; 最重要的是学好哲学,理解世界与人性的本质。 唯有如此,我们才是清醒智慧的人。 总之,要有对知识的渴望与敬畏。只有知识丰富知识结构合理,眼界才能开阔,才能“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我”;出去走走,才能走远走实。 同时,我们要努力理解世界的多元与复杂。我们喜欢蓝天,但是我们要理解经济发展,特别是工业化对我们的意义。我们主张权利,但是我们要理解这个世界还有其他群体的利益要保障。 更重要的,是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与独立判断,怀疑并审视任何信息与观念。怀疑一切不是否定一切,而是分析这些信息和观点的来龙去脉,分析它们的表象与实质——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。只有自己的头脑不成为他人信息与思想的容器,自己的嘴才能不是别人的传声筒。 最后,还要力求心平气和。不自做悲情、更不被人煽动。要知道,雾霾的出现警告了我们每一个人:自然环境破坏了,我们无法生活;但如果社会环境毁了,我们将无法生存。现在蓝天已经成了让人渴求的东西,那么统一、和平、安宁、信任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了,我们怎么办? 所以,当我们停课时,欢呼暂时放松固然可以理解,而真正该做的,还是重归书桌、重拾经典,更要重回生活,求知、求仁,反求诸己、切磋琢磨——总之一句话,“学不可以已”。 而作为教师的我,不能只盯着你们的分数,不管你们的做人和身心,更不能忘记师表、双面人格,整日痛骂道德沦丧、却冷遇甚至阻止你们为集体公益而做出的牺牲,整日抱怨社会对自己不理解,却用狭隘之心看社会看他人。 我始终自勉,你们的所有行为,都与我有关。 本文快要写完时,看到咱班另一个同学写的《后知后觉谈“克己复礼治霾论”》。这篇文章替我回应了荒堂同学的批评,我心甚慰,因为我的想法被她深切地理解了。 她在文章中感叹:“被寄予‘干预社会’厚望的我们,平时答过这么多政治主观题,说一堆宏观层面上的头头是道的话,真正问自己有什么极具科学性又切实可行的政策或解决办法,没有。甚至作为一个普通人,除了关好窗户打开净化器,提醒妈妈要戴口罩以外,我没法再做更多。无助,还是自己无用。” 看了这段话,我的眼泪都快下来了。 “干预社会”一词是我借王宁先生的说法激励所有二附中文科学生的话,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我两年来的激励起到了一定作用。发表文章的同学在文化课学习上并不是学霸,在班里和学校也不是最主要的干部;但我却以她自豪。她善良、有担当,善思且理性。这段话体现的情怀让很多成人都不及。 当然,我还要说,我们并不是无所作为,我们现在的苦学、省思就是在为去霾做事。从科学角度说,去霾并不是件非常难的事,但从社会角度看,去霾却又无比艰难。前者靠理科的智慧,后者却要靠文科的筹划。 而现在,我们年龄还小,暂不需要我们冲在一线——至少现在,还不是“苍天当死、黄天当立”的时候,还不是不能放下一张平静书桌的时候。我们要做的还是以“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我”的心态去长本事、磨性子。 想到这些,我们的学习也许会更有意义更有动力。就用这位老师的话共勉吧:“空气不好,在家自学,学好了治理雾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