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流平台习医笔记摘录耳穴第期

交流平台

习医笔记摘录:耳穴

美国洛杉矶陈明贤中医师

学习中医,有各种方式,如读书、诵经、背句、抄方、写文、记录等等。记笔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。兹特选部分习医笔记刊出,冀与同道分享,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指正。

人的耳朵最多不过10厘米长短,但这一个小器官在耳针大夫眼里却是一个奥妙无穷的大世界,它不但能反应出一个人现在全身的健康状况,还能追溯出过去曾经得过什么病。有“耳针王”称呼的全国耳穴研究组组长,北京医院针灸科大夫黄丽春教授叙述她的经验说到,她有一次精心地观察了一个女病人后说:“妳心慌梦多,月经错后不畅,左侧有一颗龋齿,窟隆挺大,右下腹疼,还得过慢性阑尾炎……。”有人奇怪为什么能从耳朵诊疗疾病呢?多少年来这一直是科研人员试图解开的疑团。他们从耳穴与经络脏腑、神经的关系等方面寻求答案,并且提出种种学说:如生物电学说、生物全息律学说、闸门控制学说、免疫学说等等,目前被广为接受的是生物全息律学说。年法国学者提出耳穴分布恰似一个“例置的胎儿”蜷缩在子宫中。一旦机体的某一部位出现病变与其相对应的耳穴就会有异常反映,同时刺激耳穴也可以治疗相对应部位的疾病。这一说法与后来流行的生物全息理论不谋而合,对耳穴的研究及应用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耳穴诊疗法起源于中国,据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证明,西汉已有耳脉治疗的记载。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经典医著《黄帝内经》详细论述了耳和经络的关系,形成了耳穴诊疗的初步理论。耳穴既可用于诊断又可用于治疗,操作简便,不受时间、地点、条件的限制,更没有任何毒副作用。

目前耳穴已由四十年前的40余个穴位发展到有穴位名称的个,如按在定位上有差异就算的话则有近个。年世界卫生组织委托我国制定的耳穴标准化方案公布,有39个穴位得到国际医学界的承认和应用,治疗阑尾炎、神经衰弱、月经不调等40余种疾病的疗效可达95%,而我国现在临床常用的耳穴有近百个,治疗病种达种以上,涉及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、骨伤等科,可以说凡是针灸可以治的,也都是耳针的适应症,而且不仅能治疗功能性疾病,也可治疗器质性病变。

小小的耳朵上布满了穴位,一毫之差在人体可能相差很远,用黄大夫的话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。积30万人次的诊治经验,她认为耳穴诊治应做到“一视、二触、三测”的辨证,病人来了先观察耳朵的变化,如颜色的深浅,有无凹凸变化、结节或脱屑,毛细血管是否充盈,然后用手指或耳穴电测仪探针触诊体会有无软骨增生、囊性脂肪团等,之后根据仪器的指标和发出的声音进行分析,看有无低电阻、疼痛敏感点,通过这个部位的变化,了解病人的主要病症和过去的病史,最后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,进行辨证施治,其方法包括埋针法、压丸法、放血法、耳夹法等20余种。千万不能小看耳部每一细微的变化,它可是一张寓意深刻的“联络图”。比如红色显示有炎症,白色反应有慢性病变,条状软骨增生表示有神经衰弱,结节圆型隆起常见于各种头痛,片状凹陷可能有胃、十二指肠溃疡,牙掉了可能出现缺齿沟,心肌梗塞会出现血管条段状中断,做过手术的可见到半月形或线条状疤痕,得了肿瘤的则反应出暗灰色结节。

年黄大夫在广西讲学,主办单位请她表演测病,当时有一位60多岁的病人在肝、胃、大肠、肿瘤区的耳穴上都表现出低电阻、疼痛敏感的迹象,黄大夫果断地报出“多部位恶性肿瘤”转移的诊断,其准确性和速度之快令满座皆惊。所以说耳朵是一个丰富而高深莫测的世界。

耳穴功能的归类:

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47组临床常见病取穴配方,归纳为四句话:“十止六对利五官,四抗一退调整三,两补三健脑肝脾,催理解降利眠收。”

一、十止:

1.止痛:耳穴最好的止痛穴位:神门为止痛要穴,相应部位是代表机体患病后,耳廓相应的部位出现阳性反映,如低痛阈、皮肤电阻降低、变色、变性、丘疹、脱削、血管充盈等这些阳性反映是耳穴诊断治疗的特定点。这些反映会在相应的部位上,但相应部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,相应部位是不受名称限制的,疼痛疾病的反应有的可在耳穴穴名代表点处,有的却反应在相应部位的区域处,因此耳穴治疗时一定要取相应部位的痛点、反应点,而且要选准确,这是治疗的关键。

止痛穴位除神门和相应部位两穴外,腹部内脏疼痛可取交感穴(交感穴可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)。

软组织损伤取肝脾。肝主筋,脾主肌肉,主四肢,取肝脾可舒筋活络,有解除肌肉疼痛的作用。

牙齿骨髓病取肾。肾主骨,齿为骨之余,脊椎退行性病变,牙齿松动等可取肾穴。

2.止晕:取枕、晕点、肝,耳尖放血。外耳、枕是镇静止晕要穴,凡头晕、旋晕、晕车、晕船枕是首选穴。晕点是诊断晕症的特定穴和治疗穴。肝:有止晕作用,病机十九条曰: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。”眩是眼花,晕是头晕,眩与晕多为风火痰湿引起的。耳尖放血:耳尖的作用有镇静、降压、退烧、消炎、抗过敏及清脑明目作用。外耳:治疗头晕、偏头痛的经验穴。

止晕除以上五个要穴外,另: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头晕取皮质下、心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取交感、皮质下。美尼尔氏综合症取内耳、脾。晕车、船、飞机取内耳、胃。贫血取膈、脾。

3.止惊:取脑干、枕、肝、神门、皮质下,耳尖放血。脑干是镇静止惊要穴。皮质下起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。

4.止咳:相应部位,视病变部位而定,多取咽喉、气管、支气管、肺、平喘──止咳、止喘要穴。口、脑为经验穴。神门、枕有镇静止咳作用。如有痰可加脾穴(脾为生痰之源)。

5.止喘:取支气管、肺、平喘、交感、肾上腺、神门、枕。支气管、肺是相应部位。交感、肾上腺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之痉挛。平喘为止喘要穴。如喘息性支气管炎取内分泌,耳尖放血。支气管哮喘取过敏区、内分泌。虚喘取肾、肺。心病喘取心、肾、皮质下。心主血脉、皮质下可调节改善心血管舒、缩功能,肾虚不能化水,致水气凌心引起喘,故取肾穴。

6.止痒:相应部位点刺放血,耳尖放血,取肺、脾、心、神门、枕、风溪(过敏区)。相应部位放血:多用于局限性皮肤病。肺区点刺放血:泛发性皮肤病时多在上、下肺区点刺放血,耳尖放血。过敏区:抗过敏、止痒。神门、枕:镇静止痒作用。肺、脾:肺主皮毛,脾喜燥恶湿,病机十九条曰:“诸气膹郁,皆属于肺。”肺气虚,则肤腠开,为风湿所乘引起肤痒。“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。”内热引起脾气虚,则肌肉生热也,湿热相搏,身体皆生痒,故皮肤痒取脾穴乃为健脾利湿,补益肺气,为培土生金法。心:病机十九条曰:“诸痛痒疮皆属于心。”心主火,火极为热甚,热为火之微,热甚则疮痛,热微则疮痒,取心可泄火止痒。

7.止鸣:取内耳、外耳、三焦、胆、胃、颞、肾。内耳、外耳为相应部位取穴。肾:肾开窍于耳,肾健则脑健,肾虚则耳鸣。三焦、胆:足少阳胆经,手少阳三焦经均循耳上颈,肝胆火盛引起低音耳鸣。颞:可消除耳内噪音,提高听力。

8.止吐:贲门、胃、枕、皮质下。贲门对呕吐及吞食痉挛有明显效果。胃为相应部位,有降逆和胃作用。枕、神门有镇静作用。皮质下可调节胃的功能。

9.止酸:交感、胃、肝。交感为止酸要穴。胃为相应部位。肝主疏泄,肝胃合用有降逆止酸作用。

10.止带:相应部位为肾、脾、三焦、内分泌、肝。白带多为炎症引起,可以因子宫内膜炎、宫颈炎、附件炎等引起,因此取相应部位肾、脾、三焦、肝。白带乃因脾运失常,带脉失约,致湿热下注。“诸带不离于湿”;肾气不足,下元无损,封藏不固亦可引起,肝肾虚亦可引起,故取上穴。内分泌:有消炎作用,并有调节内分泌的功能。

六对:

1.镇静──耳尖放血,取神门、枕、皮质下、心、脑干;兴奋──额、内分泌、兴奋点、脑点、肾上腺。

2.降压──降压点、肝、额、心、神门、枕,耳尖放血或降压沟放血;升压──升压点、肾上腺、脑点、心、肝、皮质下。

3.降率──心、皮质下、降率穴、神门、枕,降率穴又称心脏点,对连发性心动过速、房室早博、心律不齐有调整作用。皮质下有调节心律及血管舒缩作用。

4.止血──肾上腺、脑点、膈、脾、相应部位;活血──交感、心、肝、皮质下、热穴、肺、相应部位。热穴可增加肢体血流量,提高热度。皮质下可调节血管舒缩功能。心、肝、肺:心主血脉,肺主气,肺朝百脉,肝藏血,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,气行则血行,气滞血亦滞,对外周血管病,取心、肝、肺,以补气行血,疏通经络。

5.利尿消肿:取肾、脾、肺、三焦、内分泌、艇中。肾主水,肾气为全身气之根,肾气主持水液代谢。脾有运化水湿作用。“诸湿肿满、皆属于脾。”刺激脾穴可起健脾利湿作用。肺主肃降,通调水道,肺为水之上源,有促进和维持水液代谢之作用。三焦起化气调精作用。内分泌腺之活性物质有调节机体平衡作用。艇中有利水作用(此穴原有腹水点之称)。止遗:膀胱、支点、脑点、尿道。膀胱有贮尿作用,增强括约肌功能。脑点可提高脑组织的兴奋性,使尿量减少。支点可增强条件反射。尿道可增强条件反射,起固本培元作用。

6.通便:大肠、脾、三焦、肺、腹、皮质下、便秘点、艇中。大肠可促进肠蠕动。肺,与大肠相表里,主肃降。脾,主运化,提高消化功能。三焦,气化轮转。腹、皮质下、便秘点,调节胃肠功能。艇中,增强蠕动,理气消胀。止泻:直肠下段、大肠、脾、神门、枕、内分泌,耳尖放血。直肠下段、大肠为相应部位。脾,脾气虚,运化失常,会导致便溏、泄泻,取脾以升提脾气,改善消化功能。神门、枕起镇静作用。内分泌有消炎作用。过敏性肠炎加风溪(过敏点)、皮质下。肾虚加肾。

三、利五官

1.利咽:咽喉、口、气管、肺、内分泌。急性咽炎──取神门,耳尖放血。声音嘶哑──脾。梅核气──肝、皮质下、食道。

2.明目:耳尖放血,取肾、肝、眼、目2。近视眼加脾、新眼穴。急性结膜炎加肺。睑缘炎加心、脾。麦粒肿、散粒肿加脾。

3.助听:取内耳、外耳、肾、三焦、胆、艇中、颞。提高听力除内、外耳两穴外,以肾、胆、三焦为主,因三焦经、胆经均循耳上头。耳的听觉功能依赖肾的精气滋养,肾藏精,肾的精气充足,听觉才灵敏。

4.鼻通:取内鼻、肺、外耳。内鼻为相应部位。肺,肺开窍于鼻,肺气不通则鼻不通,嗅觉也失灵。外耳,经验穴。感冒、鼻塞、流涕加耳尖放血,取感冒点。过敏性鼻炎加风溪穴(过敏区)、内分泌、肾上腺、额。

5.美容:肺、脾、肝、内分泌、面颊。痤疮加耳尖放血,面颊区相应部位放血。酒糟鼻加外鼻点刺出血。白癜风加肾、脑点。黄褐斑加子宫、卵巢、脑、肾。扁平疣加相应部位点刺放血,加取肾上腺。脂溢性皮炎加取肾上腺、神门。

四、四抗:

1.抗过敏:风溪(过敏点)、内分泌、肾上腺、相应部位,耳尖放血。

2.抗感染:耳尖放血,取肾上腺、肝、相应部位。

3.抗风湿:耳尖放血,取内分泌、肾、脾、三焦、相应部位。

4.抗癫痫:耳尖放血,取脑干、枕、神门、肝、心、皮质下。

五、一退:

退烧:耳尖、屏尖、肾上腺三点放血,取肺、脑干、艇中、枕、内分泌。

六、三调整:

1.调整内分泌:肾、肝、内分泌、肾上腺、丘脑、相应部位。

2.调经:子宫、卵巢、肾、肝、内分泌、脑点。闭经、月经过少加取交感、皮质下、兴奋点。月经过多加膈、肾上腺,重用脾穴。

3.调节植物神经功能:交感、心、肾、皮质下、神门、枕。

七、两补:

1.补肾:肾、肝、内分泌、肾上腺、脑点、丘脑。

2.补血:脾、胃、三焦、内分泌、心、血液点。

八、三健:

1.健脑:额、心、肾、皮质下、脾、内分泌。

2.健肝、胆:肝、脾、三焦、内分泌、肾、皮质下。

3.健脾助运化:脾、胃、小肠、胰、内分泌、皮质下、口。

九、催、理、降、解、利、眠、收:

1.催乳:乳腺、脑、肝、内分泌。

2.理气消胀:艇中、胆、肝、脾、三焦、肺、皮质下、腹、大肠。

3.降糖血:胰、胆、内分泌、胰腺点、口、三焦、皮质下、肌点、渴点。

4.解疼:交感、相应部位、神门、皮质下。

5.利胆:胆道、胆、内分泌、三焦、交感、皮质下、胁肋部、肩、背、耳背、胆。

6.安眠:耳尖放血,取神门、心、枕、皮质下、神经衰弱区(点)。

7.收敛汗液:交感、脾、心、肺、皮质下。

十、戒烟:口、肺、神门,双侧重刺激并留针20分钟,一般1至3次见效,如6次仍不见效果则无解。

十一、减肥:百会透四神聪、内关、泻梁丘、足三里、关元,加水分灸,耳穴取胃、鼻、脾、肺。强刺激每日一次,连续一个月。

十二、慢性胆囊炎:右耳──肝、胆、胆管、胃、三焦、皮质下;左耳──脾、腹胀区;左耳背──胆(两面对贴)。配合看诊用药:利胆片、温胆汤、龙胆泻肝汤、冬瓜皮。禁忌:神门、枕、交感(如有胆结石则可用交感)。注意右耳胆道区是否有水肿。

十三、糖尿病:左耳取胰腺点,右耳取胆点。主穴:胰腺点、糖尿病点(胰腺跟十二指肠连线中点);辅穴:十二指肠、脾(左耳)、内分泌(消炎、抗感染);加减:痛甚加交感、神门。诊断糖尿病可用糖尿点检查。如果有家族史则检查仪发出的声音有改变,但糖尿点局部形状没有改变(水肿),触诊一下周围会有0.5公分白色范围;心、肾、胰有病,局部形态会有改变;如果病程长,胰腺点会有条索状,严重的条索状会有隆起(表示胰岛细胞萎缩)。治疗糖尿病还可用:胰腺、胰腺点、内分泌、耳、中(迷走神经刺激点)、三焦(迷走神经、舌咽神经、面神经)。禁忌:交感(会抑制血糖分解)。皮肤痒加耳尖放血、贴过敏区。

校核

包克新

回复“1”查阅

创刊词、征稿启事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癜风健康园地
谁清楚补骨脂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xazhongxin.net/lcbx/3500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